电线里进水很麻烦,不过我们现在只能按照规定来做,如果漏水的话,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通常情况下,在进入水中时,要不就是更换了整个电缆。
而针对电缆里面有水,我们一般都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尽可能避免电缆进水。
一、电缆内部漏水的危险
因为一旦进入水中,受到电磁场的影响,就会产生“水树老化”,这对电缆而言,只是迟早的事情,甚至有可能造成电线被电穿,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
二、电缆在哪些情况下容易进水?
1、电缆在出厂的时候都会进行电缆头的封闭处理,就算是电缆要从中间剪断,也会对线缆头部进行密封处理,或采用具有良好密封性的外壳。密封不良的话,会造成蒸汽渗入到电缆的内部,从而造成损坏。
2、电缆在安装过程中,若电缆密封不良,又被水浸透,或在管道内敷设时,电缆的外层绝缘层会发生断裂,导致水渗透到光缆中。
3、电缆在安装完毕后,若不能及时将两端的线头做好,将导致电缆长时间处于大气或潮湿的状态,从而使水蒸气侵入电缆。
4、有些电缆由于使用不当或质量问题,会导致电缆在使用中出现局部性电缆断裂,导致水分渗透。
三、如果电缆进水,应该怎么面对
1、电缆的敷设后,不管发生什么状况,一定要及时完成并且完成接线,要将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中。
2、如果只是电缆两个在端部入水时,只要将端部的端部切断,然后再进行一次的端部连接。
3、在有明显进水点的情况下,必须在进水口处切断电缆,并进行连接。
4、电缆的内部,用专用的高温氮气进行加压干燥,通常情况下,没有这种专门的设备。定期对电缆进行耐压泄漏测试,以保证对其工作状况的及时掌握。
一旦电缆进入水中,首先发生击穿的通常是电缆头部,因此,如果使用良好的导线,可以提高电缆的总体使用寿命。就象在把半导体层剥掉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竖着画了好几条,再把它象甘蔗似的剥掉。但如果用刀子在上面划,如果切的太深,就会对绝缘层造成损伤,从而为水树的出现创造条件。此外,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没有电源,焊锡会被直接烧成灰烬,这时,火焰会对铜板和绝缘层造成损伤,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应采用 UPS,由于焊锡所需要的时间只有10分钟,而且功率只有500 W。
5、采用冷缩电缆头
冷缩硅橡胶电缆附件,制作简单方便,不用喷灯,不用焊锡。且硅橡胶电缆附件有弹性,紧紧地贴在电缆上,克服了热缩材料的缺点(热缩材料没有弹性,在电缆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会与电缆本体间出现间隙,这就为水树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6、长电缆采用电缆分支箱
例如,数根长约3公里的长缆索,除作中间连接之外,还可以使用一到两个分支箱,一旦有一根电缆入水,就不会蔓延到其他部分,并且当电缆发生故障时,可以进行分段寻找。
7、10kV系统中采用8.7/10kV等级的电缆
与6/10千伏等级的电缆相比,这种级别的电缆具有3.4毫米的绝缘厚度。随着电缆绝缘厚度的增大,电场强度下降,避免了水树的老化,同时,l0kV中性点小流接地系统在单相接地时要经受1.73倍的相位电压,并按规定工作2小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加厚。
8、采用PVC塑料双壁波纹管
该管耐腐蚀、内壁光滑、强度与韧性良好,因而在电缆直埋敷设时,可大大减少电缆外护套破损。
9、电缆沟(管)与电缆井的设计
因受条件所限,本公司所铺设的光缆均为直埋式或电缆沟,且多为直埋式,我区属海多雨地区,电缆槽或电缆井常年积水。电缆槽或电缆井往往比管道更深,所以在设计时要进行协调,以方便电缆沟(井)的排水。如果不能保证电缆井不受积水,就应该用支架支撑电缆井中的中间连接,在设计电缆管道时,尽可能的笔直,减少弯曲,以方便铺设;同时,在制作电缆井时,我们将其分为大、小两类。,大电缆井可用来牵引电缆、盘圈、做中间接头,而在马路当中等不便于做电线井、却必须有转角的地方,我们改做小电缆井,该电缆井只是在敷设电缆时用来放置转向滑轮。
10、电缆的试验电缆头制作完成后
在投入使用前先进行一次高压直流漏电测试,之后,我们将仅对变电站的出线进行预测试,其余的不进行测试。由于变电站的出线电缆一旦发生故障,其短路将对变电站的设备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当发现线路存在问题时,应加强对线路的管理,并及时进行更换。我们相信,对线缆进行后处理,就像在线缆测试后,找到问题所在,甚至更换线缆,都是同样的困难。前者的缺点是:非计划性停电、短路电流的冲击优点是:不做试验可延长电缆的寿命(有些电缆试验做出来不理想,却依然可以运行很长时间,况且直流试验后会增加电缆击穿的可能),故障点比较明显,易于查找。后者的优缺点正好与前者相反。因此,对于不做试验的电缆用户,我们着重做好其供电可靠性,如对用户供电的10kV开关站,均采用双电源,实现调度自动化,一旦一条进线电缆故障、就马上切换到另外一条电缆供电。事实上,新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对交联电缆不再规定隔一定时间做直流耐压试验,只测绝缘电阻,因而更可简化电缆的预防性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