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组系统调试-你值得学习

知识城邦 wuhanyi 1年前 (2024-01-25) 29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对于新安装和大修的制冷系统,有必要进行运行调试,以确定和改善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

 

1.调节蒸发温度;

2.合理的冷凝温度;

3.检查吸入温度;

4.排气温度和过冷温度;

5.检查自动保护元件的整定值等。

 

这些温度参数直接影响冰箱的性能(如制冷量和耗电量等)。),所以必须对它们进行调整,使它们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制冷系统调试的具体方法。

 

 

首先,调整蒸发温度

 

1.根据冷室温确定蒸发温度。对于制冷设备,冷室温是指食物的冷藏温度;对于空调设备,冷室温是指室温。制冷设备运行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用户要求的冷室温。一般情况下,冷室温主要由蒸发温度控制。蒸发温度(制冷剂的沸点)直接影响被冷却介质(如制冷剂、制冷剂水、空气)的温度,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决定了冷藏室的温度。从传热的角度来看,蒸发温度与冷室温相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但如果温差过大,则说明蒸发温度过低。根据制冷原理,当冷凝压力一定时,蒸发温度越低,制冷剂的流量和单位制冷量越小,制冷系数越低。因此,蒸发温度的调节过程就是选择合理传热温差的过程。理论和实践证明,蒸发器以空气为传热介质时,空气为自然对流,传热温差一般为8 ~ 12℃;对于强制空气对流,传热温差一般为5~8℃。蒸发器采用冷媒水或冷媒作为传热介质时,传热温差一般为4 ~ 6℃。

 

2.调节蒸发温度主要靠调节蒸发压力。在保证最大制冷量的前提下,蒸发压力的调节一般通过调节膨胀阀的开度来实现。膨胀阀的开度越小,制冷剂的循环量越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相对减少,使得制冷剂的沸腾量小于压缩机的吸入量,蒸发器内的压力会降低。相反,膨胀阀的开度越大,蒸发压力越高。

 

在调试过程中,通常将压缩机的吸入压力近似视为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压力,该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即为蒸发温度。将蒸发温度与冷室温之差与上述合理温差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蒸发压力的调整是否合适。

 

例如,在壁管式冰箱中,当使用R22压缩机时,从饱和热物性表中可以发现对应于R22的当前吸入压力的蒸发温度约为-25℃。在直冷系统中,通常要求蒸发温度比冷室温低5~10℃,这样就可以满足蒸发温度为-25℃时冷室温保持在-15~20℃的要求。

 

例如,在一台空调冷水机组中,如果R22压缩机的吸气压力为0.45MPa,对应的蒸发温度为3℃左右,考虑到冷媒水与蒸发温度的温差应保持在4 ~ 5℃,冷媒水与冷房间空气的温差应保持在5~10℃,可以满足风机盘管13 ~ 18℃送风温度的要求。

 

3.膨胀阀的调试方法

 

在稳定工况下,制冷系统蒸发温度和压力的调节主要是热力膨胀阀的调节。比如冷库用的是水冷机组,制冷剂是R22。要求室温保持在-10℃左右。机组首次试运行期间,调试过程如下:

 

3.1启动压缩机,将制冷机组投入试运行。

 

3.2调试开始时,由于冷房温度较高,将膨胀阀的开度调节到蒸发器出口结霜状态,然后再开大一点,让系统运行一段时间。需要指出的是,膨胀阀的开度不能太大,容易导致“液体冲击”,但也不能调得太小,因为太小会导致制冷量太小,冷却速度太慢。

 

3.3制冷运行相对稳定后,调节膨胀阀,使霜层沉降在回气管末端(即压缩机的吸入口),但压缩机气缸上不允许结霜,否则容易造成“液击”。

 

3.4在调整膨胀阀的操作过程中,每次的调整量不宜过大。一般每次应调整1/2~1/4次,调整一次后应有20min左右的运行时间。经过多次反复调节,冷室温度降至-10℃(即蒸发温度为-20℃)。

 

3.5在调节膨胀阀的同时,应注意其它运行参数的变化。根据冷凝温度与冷却水温度的关系,合理的冷凝温度应比30℃高5~9℃。同时,蒸发器结霜连续均匀,吸入温度为-5~0℃(如果有气液过冷器,过热度保持在15℃为宜)。如果没有吸入温度计,可以看出霜刚好到达压缩机吸入口,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4.蒸发压力的调整

 

蒸发压力的调节对于带有能量调节装置的压缩机,可以通过调节压缩机的空气输送能力来调节蒸发压力。当改变压缩机的风量时,比如将压缩机从4缸运行改为2缸运行,压缩机的进气量减少一半,蒸发压力肯定会增加。当几个蒸发器并联工作时,改变蒸发器的数量也可以达到调节蒸发压力的目的。例如,当工作台的数量减少时,蒸发面积显著减少,并且蒸发压力可以降低。但这两个调节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制冷量,而不是调节冷室温。

 

第二,确定合理的冷凝温度。

 

冷凝温度是指制冷剂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时在冷凝器中的饱和温度。冷凝温度越低越好。这是因为冷凝温度和冷却介质之间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从传热的角度来看,温差越大,放热量越大,放热量越大,气态制冷剂液化越多,制冷剂的循环量越大。可见冷凝温度不能太低。

 

但是,冷凝温度不能太高。根据制冷原理,冷凝温度过高,制冷量下降,耗电量增加。所以冷凝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根据冷却介质的具体温度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冷凝温度和冷却介质之间的合理温差如下:

1)当采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时,要求冷凝温度比空气温度高8 ~ 12℃。

2)以水为冷却介质时,冷凝温度与进水温度所需的温差为:t= t- tw= t+ tz。

式中:tk冷凝温度,tw冷却水入口温度

t: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温升(即进出口水温),一般t = 2 ~ ~ 4cT——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水温之差,一般t= 5~9℃。

 

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理论上,可以通过调节冷凝压力来调节冷凝温度。但实际上冷凝压力没有蒸发压力可调。

 

要适当调节冷凝温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冷却介质的温度或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量和速度。这样既可以提高冷凝器的散热,又可以适当降低冷凝压力和温度。冷凝压力可以通过安装在压缩机排气压力表上来反映。

 

第三,检查吸入温度。

 

为了保证压缩机的安全运行,防止湿蒸汽进入汽缸产生“液锤”现象,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不能太低,吸气温度要以合理的吸气过热度(压缩机吸气温度与蒸发器末端蒸发温度之差)高于蒸发温度一定值。一般无换热器的氟利昂制冷设备过热度在5℃左右。

 

第四,检查排气温度。

 

排气温度与吸气温度、压缩比、制冷剂绝热指数等因素有关。因为压缩机的排气过热,所以排气温度远高于冷凝温度。

 

吸入温度越高,压缩比越高,制冷剂的绝热指数越高,排出温度也越高。排气温度过高会造成制冷机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影响润滑效果,容易造成运转部件的磨损,甚至造成积碳,使阀板关闭不严密,直接影响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5.检查过冷温度

 

为防止膨胀阀前的液体管道中产生闪蒸气体,节流前的液体应具有一定的过冷度。从焖制图可以看出,过冷度越大,制冷剂的实际循环量越大,制冷量越高。

 

不及物动词压力控制器的调试

 

高压控制器测试方法:关小冷却水水阀或关闭冷凝风机,逐渐提高排气压力,检查高压控制器排气压力值是否达到要求的保护压力值。

 

低压控制器的测试方法:压缩机运转后,慢慢拧入吸入阀的阀杆,逐渐接近关闭位置,使吸入压力逐渐降低,检查低压控制器工作时是否达到要求的压力值。

 

七。差压控制器的调试

 

压差控制器的测试方法:压缩机运转正常,压力稳定后,慢慢转动曲轴箱外侧的油压调节杆,使油压逐渐下降,减小油压差。检查油压差的动作值是否与要求的保护值一致。如果不是,调整控制器,直到它符合要求。

 

油压表显示的压力并不代表压缩机的润滑状况。油泵输出的高压油供给油压表、润滑部件和卸荷及能量调节机构。机油泵输出的高压油必须克服曲轴箱内制冷剂的压力和油管内的阻力,才能进入正常使用状态。吸入压力(即曲轴箱中的压力)总是在变化。只有保持一定的油压差和曲轴箱内的压力差,才能实现摩擦面的正常润滑和能量调节机构的准确响应。

 

压差控制器的调试是检查当油泵压力与曲轴箱压力之差低于规定值时,油压差控制器能否动作。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898601041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